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18年12月,我区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三调”全面采用0.1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历时3年,二百多调查人员先后参与,汇集了12万多个调查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区国土利用状况。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
耕地94101.55公顷(1411523.25亩)。其中,水浇地94101.55公顷(1411523.25亩),占100%。安岭镇、齐老乡、大连乡、冯塘乡、曹河乡、刘振屯乡、郑集乡、临蔡镇等8个乡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的54.91%。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94101.55公顷(1411523.25亩),占全区耕地的100%。
二、园地
园地366.11公顷(5491.65亩)。其中,果园313.32公顷(4699.8亩),占85.58%;其他园地52.79公顷(791.85亩),占14.42%。
三、林地
林地6435.08公顷(96526.2亩)。其中,乔木林地3498.36公顷(52475.4亩),占54.36%;其他林地2936.72公顷(44050.8亩),占45.64%。曹河乡、齐老乡、临蔡镇、冯塘乡、柳湖街道、白楼镇等6个乡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林地的50.48%。
四、草地
草地45.91公顷(688.65亩)。其中,其他草地45.91公顷(688.65亩),占100%。草地主要分布在四通镇、郑集乡、新站镇、鲁台镇、齐老乡、黄集乡、大连乡等7个乡镇,占全区草地的60.87%。
五、湿地
湿地39.28公顷(589.2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我区涉及1个)。其中,内陆滩涂39.28公顷(589.2亩),占100%。湿地主要分布在白楼镇、黄集乡、城关回族镇等3个乡镇,占全区湿地的75.6%。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389.69公顷(365845.35亩)。其中,城市用地2356.76公顷(35351.4亩),占9.66%;建制镇用地742.15公顷(11132.25亩),占3.04%;村庄用地21170.1公顷(317551.5亩),占86.81%;采矿用地79.08公顷(1186.2亩),占0.3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1.6公顷(624亩),占0.17%。
七、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2638.59公顷(39578.85亩)。其中,铁路用地153.09公顷(2296.35亩),占5.8%;公路用地1425.16公顷(21377.4亩),占54.01%;农村道路1028.02公顷(15420.3亩),占38.96%;港口码头用地32.32公顷(484.8亩),占1.2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858.18公顷(72872.7亩)。其中,河流水面1375.63公顷(20634.45亩),占28.32%;湖泊水面767.84公顷(11517.6亩),占15.81%;坑塘水面1728.24公顷(25923.6亩),占35.57%;沟渠832.74公顷(12491.1亩),占17.14%;水工建筑用地153.73公顷(2305.95亩),占3.16%。城关回族镇、豆门乡、新站镇、曹河乡、冯塘乡、鲁台镇、郑集乡等7个乡镇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区水域的53.3%。
“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区国土利用状况和自然资源家底,也反映出了我区在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以“三调”成果应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要因地制宜,加强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土地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将“三调”成果做为相关管理工作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切实发挥调查成果的重要支撑作用。要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周口市淮阳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办公室
周口市淮阳区自然资源局 周口市淮阳区统计局
202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