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淮阳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移交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 淮阳区人民政府 时间: 2024-07-29 18:00:4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周口市淮阳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移交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周口市淮阳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市政工程)移交管理行为,明确建设单位和接管单位责任,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本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市政基础设施是指新建、改建、扩建、中修、大修的城市道路设施、排水设施、道路照明设施、景观亮化设施、桥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线廊)、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海绵城市设施以及其他配套附属市政设施。

(一)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桥梁(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下穿铁路涵洞、地下综合管廊(线廊)及其附属市政公用设施等。

(二)城市排水设施: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城市雨水和污水的管网设施、排水管涵、引排水管井设施、河(沟)渠堰坝设施、泵站设施、水闸设施、具有调蓄功能的湖塘安全防护和排水调蓄等公共排水设施。

(三)城市照明设施: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名胜古迹及其他公共建(构)筑物的功能照明以及景观照明的照明线缆器具、配电、监控、节能等系统设备和附属设施。

(四)交通设施:交通标志牌、标线、信号灯系统、交通隔离栏杆、交通监控设施等。

(五)市容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与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有关的设施、果皮箱、垃圾箱建(构)筑物或容器等。

(六)园林绿化设施:城市道路绿化和广场游园绿化苗木及相关设施,包括行道树、道路附属绿地、街头游园、各类公园。

(七)海绵城市设施:具备“渗、滞、蓄、净、用、排”一种或者多种功能,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的设施及附属构筑物,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旱溪、绿色屋顶、湿塘、湿地、渗井、蓄水池、雨水罐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移交

第四条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审查工作时应征求城管、住建、公安、工信、电力等相关部门意见,共同完善设计内容,经相关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后,方可实施未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原则上不予提交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研究。商业、工业企业、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等涉及市政排水功能的项目,应征求排水主管部门意见。未经排水主管部门同意,原则上不予提交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研究。

第五条  按照谁建设、谁移交、谁接收、谁管养的原则,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本办法规定,具体负责市政工程建设和设施移交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六条  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邀请接管单位参与验收。未经接单位同意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的,原则上审计部门不予审计。

第七条  市政工程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移交:

(一)已按施工图纸设计完成建设内容,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符合国家、省、市工程质量等相关规定,并通过竣工验收。

(二)主体工程及配套附属设施满足正常运行使用要求,不存在安全隐患,具备运行和养护、维修条件,需接入管理单位运行平台网络的及时接入。

(三)工程资料齐全。

(四)已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保修书内容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第八条  移交市政工程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土地使用证或划拨决定书》(复印件)。根据有关规定,不需要办理上述手续的可不提供。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原件)、工程竣工图纸(原件)、《工程质量保修书》。

(三)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电子档)。资料必须包含真实反映施工过程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原始记录,而且必须符合城建档案管理要求。地下管网类市政工程应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资料(电子版),达到能导入智慧水务平台的条件,其中排水管渠还应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管渠内窥检测视频资料;桥梁工程应有荷载试验、竣工测量记录等相关资料;地下综合管廊(线廊)工程中的电器、机械设备应有运行正常的相关记录资料;供排水、照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设施设备应有采购合同、设施设备移交清单等资料;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市政设施,还应提供养护作业指导资料;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应有设施设计、建设等相关资料。

第九条  申请移交的市政工程设施不具备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的移交条件,接单位不得接收,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仍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负责。

第十条  公安、城管、交通、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在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做好市政设施接收管护工作。

第十一条  市政工程满足移交条件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移交:

(一)提出移交申请。由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向监交单位(区政府)提出书面移交申请监交单位审核同意后启动移交程序

(二)移交档案资料。建设单位在提出移交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按照本规定第八条相关要求,将档案资料移送接单位审核,审核符合要求,与接单位签署《市政工程档案资料交接清单》;若不符合要求,应补充完善资料内容,经接单位审核达到第八条要求,双方签署《市政工程档案资料交接清单》。

(三)查验工程实体。建设单位组织,接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参加,对市政工程实体进行现场查验,符合建设内容要求,质量完好,达到正常运行条件方可移交;若工程实体现场查验与设计内容不符,达不到相关设计要求和标准不予接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整改,达到相关要求后,再现场查验,直到查验合格方可移交。

(四)签署《市政工程交接确认书》。工程实体查验合格,接单位、建设单位签署《市政工程交接确认书》并报请监交单位同意监交单位同意之日起,单位正式接收管理。

第十二条  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未完成移交的,仍由工程建设单位维护;市政设施移交后,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问题,由建设单位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及合同约定,组织工程施工单位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移交的市政设施,原则上整体移交至接管单位。确因特殊原因需要分项移交的市政设施,分项设施应竣工验收合格,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市政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单位认可后,按相关程序移交。

第十四条  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等功能性照明设施,城市给排水泵站设施等,在完成电表报装,投入使用后,可先行移交电表户头,电费纳入财政保障。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和接单位在设施移交过程中产生争议的,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建设单位报政府协调处理。

第十六条  单位根据市政设施维护定额,及时编制移交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经费预算,并报同级财政部门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保障设施运行管理养护费用。

第十七条  市政设施接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市政设施管理和维护,保证设施安全运行,及时查处损害设施设备的行为。

第十八条  其他未明确的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工程设施移交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淮阳区人民政府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