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政〔2022〕3号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淮阳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柳湖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农场、原种场,区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执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充分发挥淮阳地域特色优势,发展当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健全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强淮阳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推进我区由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
二、发展目标
以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为抓手,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为主线,把淮阳特色优势农业作为“一区一品、一乡一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支撑,创新发展方式,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方向全力推进。推进黄花菜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建设百亩、千亩成方示范村。全区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其中高油酸油用、食用优质花生示范推广面积发展到30万亩,优质花生规模化种植占全区花生总面积的50%以上。建设大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2-3个,优质大蒜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科技创新,利用3-5年时间将淮阳打造成全省、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
三、发展举措
(一)着力推进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和最适生态原则,统筹规划,准确定位,调优品种,调佳结构,推进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园区集中。主推淮阳地方黄花菜品种,以王店乡、冯塘乡、白楼镇、刘振屯乡等黄花菜种植规模较大、群众基础好、土壤适宜的行政村为重点,推进黄花菜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建设百亩、千亩成方示范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刘振屯乡、冯塘乡、王店乡、大连乡、鲁台镇、新站镇、朱集乡为重点,开展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建设20万亩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坚持大蒜与小麦、蔬菜等作物的轮作倒茬,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重点在刘振屯乡、王店乡、朱集乡、新站镇、冯塘乡、大连乡等乡镇建设10万亩优质大蒜生产基地。
(二)着力推进良繁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强化与国内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尽快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黄花菜品种。通过良繁体系建设,提高供应优质品种和优质种苗能力,使地方特优良种比例达95%以上,特别是要保护好本地优质产品,做到优质优价。依托国内知名花生育种企业,以刘振屯乡为核心建设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逐步提高高油酸花生良种供应能力,推动高油酸花生大面积种植。选育和推广紫皮大蒜、白皮大蒜、薹用大蒜等优质高产品种,采取脱毒、异地繁种等方法进行提纯复壮,提高种子质量。
(三)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应用。推广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加强农耕农艺农机技术、良种良法良壤和种养加工流通相结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淮阳特色优势农产品从环境、生产、加工、流通到餐桌全程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全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加贮销等各个环节标准的全覆盖。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实现优势区域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推广普及率达到100%。大力支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定。
(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村承包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二三产业环节兴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方面联合或通过合并等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领军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控股等方式联合、融合、整合各类中小型农业企业,组成淮阳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团。积极培育产业发展领军人,重点培育领军企业家、产业科技领军人、市场营销领军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加强特色优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鼓励支持经营主体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开展种苗、种子统育、技术统训、农资统供、农机统配、产品统检、信息统享等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分工分业。
(五)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淮阳特色优势农业产品品牌建设坚持“全区统筹、乡镇主推、部门牵建、企业主体”原则。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商标”模式,引导企业按要求、标准使用公共品牌,形成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个品牌格局。引导特色优势农产品向领军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牌集中,培育形成区域大企业、大品牌。鼓励企业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会、博览会、洽谈会和品牌文化节庆等推介活动。制定品牌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淮阳特色优势农产品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氛围。
(六)着力培育市场体系。建设一批功能配套的产地区域性市场、产地冷库和冷藏运输等冷链物流体系,扩建和新建产地批发市场、采后处理及配送示范中心。鼓励特色优势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和专合组织在省内外构建营销网络,积极推进淮阳特色优势农产品进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卖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实施淮阳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巩固和扩大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出口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淮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协调、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研究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考核、验收兑现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各乡镇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机构,落实推进力量,制定发展方案和配套政策,强化落实措施。
(二)强化政策扶持。区政府每年整合各类扶持资金2000万元,统一安排,集中使用,重点支持特色优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良种繁育、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创建等。
1.扶持示范基地建设。对新发展集中连片种植黄花菜1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前3年政府每年每亩补贴1500元。对引进组织培养、切茎繁殖等先进繁育技术,以工厂化运作,年供苗5000万株以上的工厂化育苗基地,政府审核验收合格后扶持100万元。对集中连片种植高油酸花生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财政每年每亩补贴100元,并负责提供高油酸花生优良品种。对集中连片种植优质大蒜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财政每年每亩补贴100元。加大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对100亩以上的淮阳黑谷种植户每年每亩补贴1000元。(种植基地面积100亩以上300亩以下的,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核实后报区农业农村局备案,300亩以上的由区农业农村局会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核实,补贴资金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申请,报请区政府研究同意后,直接通过一折通、一卡通拨付或企业账户拨付给种植户、新型经营主体。花生生产机械补贴由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参照农机补贴政策实施。)
2.扶持产业链建设。重点对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地加工、保鲜冷藏库、产地批发市场等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根据规模和带动能力给予补助。对来淮进行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优先享受淮阳区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滞销、价格低迷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加工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利用扶贫冷库等仓储设施储存调剂,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扶持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出口创汇,创汇1美元财政补贴5分钱人民币,每创汇100万美元,政府奖励2万元人民币。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和出口创汇。
3.扶持品牌创建。对获得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南名牌、河南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予以奖励,特别是对创建省级以上的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有功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重奖,对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处罚,产生严重后果的给予重罚,属于企业性质的拉入黑名单。
各级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信贷资金规模,并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产品收购资金积极给予支持。大力开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政策性保险,稳步推进价格指数保险,鼓励中原农业保险等保险企业对黄花菜、花生、大蒜、黑谷等特色产业根据自然灾害、产业发展特点对相关特色产业造成的影响,本着保成本的原则分别制定出参保方式,保额、保费标准,政府按照政策进行补贴。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特色优势产业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优势农业生产经营。
(三)强化目标管理。把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目标纳入各乡镇和区直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对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每年进行一次专题总结,对年度任务完成好的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年度任务完成差的通报批评,实行效能问责和限期整改。
2022年3月10日